在知乎上看到了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帖子,感觉非常的神奇,于是就在Youtube上找到了这部片子的链接,凑合着看了下来。现在的英语看看纪录片还可以,看电影真心跪的不行不行...
嗯,这部影片的拍摄地点,并不在中国,也不在英国,而是在非洲。说起关于中国的印象,大家大多反应都是自己在中国的生活,坐怎么的高铁,看看买不起的房子(买不起就只能看着),或者去攒钱买几个口罩(口罩都要买不起了好吗...),很少有人会反应说中国人在非洲过怎么样的生活。这部影片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,中国已经成为非洲人民生活的一大部分,也许以后他们回忆起他们在非洲的生活,就会或多或少的想起在他们生命中的中国企业吧。
其实在中东这一年半,也见过各种中国基建的字样,在码头各种印着CHINA的集装箱,在路上会看到拉着中国集装箱的大货车,有时候也能看到吉利的小汽车(在KAUST和Aramco吉利小熊猫还是很受欢迎的,作为在园区内上下班通勤的车辆,够用就好),当然,印象最深的还是各种商品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。在巴林这个开车一小时就能绕一圈的地方吃饭,也能遇到华为的员工,在达曼则是各种中国城建几局的工人。据说中国也要在沙特修高铁了,从麦地那到麦加到吉达。其实会感觉中国人在这边做生意还是挺辛苦的,中东的气候极端,市场规模想着也没有国内那么大,但依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市场。想想当时在迪拜,逛完亚特兰蒂斯,看看时间,赶去了中国龙城吃饭。迪拜这么高大上的地方,我想着龙城一定也是高大上,没想到却是回到了初中时的某某市场的感觉。有点脏,有点乱,但吃饭还是挺便宜的。到处是写着XX外贸牌子的小门市铺,卖着各种商品,从电风扇,到衣服,甚至到石碑(这玩意你拉到这卖的钱够运费不?不过看到类似石狮子一样的石迪拜塔,还是好神奇)。
那里还搞了个龙城的房地产项目...广告各种全是汉语。
有没有很像国内的市场呢~
之前在知乎上看了某个帖子,说迪拜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之上的,工地的工人多么辛苦工资多低。其实,看到龙城,会更感同身受吧。繁华的背后,是无数普通人的辛劳。不管在中东,还是在非洲,都有普普通通的中国人,在辛苦的建设。当然,换个角度(换个BGM),这个也可以叫闷声发大财是吧~~
只是,剥削本是世界的基本规律。换句话说,叫各取所需。世界经济是如此的不平衡。谈到ETH的PhD一个月能有四万人民币的奖学金,而我们学校只有一万五的时候(好吧也有人有两万以上的...),某位在华为工作的同学说,很正常啊,那里扫地都要一个月四万多人民币,你一个PhD跟扫地的一个价钱不觉得很廉价吗。而在中国,一个辛辛苦苦搬砖的码农,在刚开始都远远达不到这个价钱啊。这种时候,漂洋过海去搬砖,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啊(当然苏黎世签证政策据说是不给应届生了...)。如果看不下去的话,请给像我这样辛苦搬砖的码农捐一点钱...与其说迪拜或者中国企业在剥削那些劳力,不如说是这些企业给了他们一个非常艰苦的机会吧。毕竟如果没有这些企业,他们连赚辛苦钱的机会都没有。据说某美国企业在美国被起诉其在东南亚的分厂使用童工后,为了保护童工,企业被罚款。之后在东南亚的人力成本太高,分厂关闭,后来那些孩子有一部分就饿死了,而其它的是快要饿死了...而只有有了足够的吃的的时候,大家才会去谈爱心。就像小时候经常教导孔融让梨的故事,后来发现,聚餐不抢是没吃的的...上来一个菜大家一人一筷子就没了,如果吃的快,也许你可以夹两次的...
中国人多,竞争太激烈了,在本土过不下去了,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,去海外谋生。虽然作为一个整体,中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形象,但作为一个个体,如此强大的竞争,就意味着要更加辛苦。如果有机会,谁愿意选择传说中的996呢,谁不愿意像法国人一样天天放假,一放假超市都不开门呢。可人家是发达国家,我是搬砖的...但换个角度,如果要雇人的话,在中国会特别的赞,就好比微软在中国会有分部,问了下美国那边的工资水平,我觉得我要是他们我也肯定在中国多开分部,这工资差的也太多太多了...
影片中讲到的国家战略非常神奇,中国无偿提供贷款什么的,当然,作为回报,不要求钱,只要矿。采矿的收益,可比其它的都要高多了。要不沙特这么有钱...然后提供的贷款,会要求他们搞基建,谁来搞呢,当然是让中国的公司来搞,毕竟中国什么公司都有啊,然后这些公司再把钱赚回来,公司会收益一部分,再上税一部分,总之就是给出去的钱回来了很多,同时收获了各种矿。非洲大家第一感觉都是穷,但是,穷人的矿才好骗到手啊...其实在中东和非洲,都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吧。
嗯,看多了这些非洲贫穷的景象,对比之下,发达国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呢?印象里在上海有10层楼的话,在纽约就应该有20层。虽然没去过美国,但伦敦,柏林,慕尼黑,巴黎,英国法国的乡村,对比之下,他们的大城市并没有很夸张的高楼,巴黎基本上除了铁塔也就是六七层,慕尼黑可能就五六层,国内的大城市要繁华太多了。但对比之下,英国或法国的小乡村,真是建设的非常好,每家都有不错的房子,医疗不了解,但教育的话高校也是很分散的,空气,食品,饮用水,交通,都是很不错的了,不繁华但很安逸吧。对比之下国内的农村真是穷啊...发达国家之所以叫发达国家,就是发展的差不多了。就好比玩一局文明,工人已经把所有地块都建设好了,都没办法修新东西了。中国的大城市并没有感觉有多不发达,但我们要建设的还有太多太多。有时候也会觉得欧洲那样的经济,真是没有发展点啊,人力成本那么高,人又懒,不像在中国,要很拼命的搬砖才有口饭吃。
影片中的立场还算客观吧。比如说,记者说中国鸡没有本地鸡好吃后,补充到,这不是中国最好的鸡,而你拿出来的肯定是你这里最好的鸡。有些报道的立场非常的强,不管是夸中国的还是黑中国的,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写出客观事实,而是写那些读者想看的,而读者不一定想看到真实的情况。但不管怎么说,国家的发展摆在那里,越来越多的人关注,本身就是好事,不同的声音也会多出来。比较神奇的是影片结尾的那句
" What's most unsettling about China to Americans is not their communist, it's their capitalism. "
让我想起了某次囧司徒说的
" Communist party has beated us in capitalism! "
从这个角度上看,一切的意识形态都是扯淡。号称XX的西方国家,在中东的好朋友,沙特,巴林(美国在巴林有航母基地),国家的英文名直接是Kingdom,而阿联酋的Emirates也是世袭的统治者的意思。 关键不是意识形态,关键是谁比较厉害。想打架哪用费劲找理由呢...
嗯,非洲是不一样的世界,但就算生活在一起,大家其实也是来自不同的世界的。我之前看到某个段子,说美国人艰苦创业,在自家车库创立公司,都是值得传颂的。那么请问,你家有车库吗?是啊,穷的连车库都没有,还创什么业啊。我把这个段子给小伙伴说了,小伙伴茫然的说,有啊。不同的人的背景,真是差的太多,有时候会有种错觉,在一起吃饭,在一起上课,就是同样的经历吧,错觉,错觉。
世界很大。多了解这个世界,才有更多的机会吧。知道哪里工资高,就去哪里搬砖,知道哪里工资低,就去哪里找人帮着搬砖。希望自己不要永远搬砖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