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游戏都打的少了,感觉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,玩的久了都会眼睛累,那些考验操作的塔防游戏则是需要大量的操作,脑子也累。最近我的娱乐又回归原始,开始看剧了。以前是不太敢看剧,看电影比较多,因为剧太花时间,但最近好电影也非常非常少,特别是因为疫情原因,好电影都捂着没有上映,而我的电影院的月票也因为疫情,暂停好久了。简单来列列最近看的剧吧,以我这种小镇做题家的习惯,花了那么多时间看剧,不进行一些只言片语的总结或点评,那些时间就是白花花的浪费掉了。
天道
这部剧挺老的,2008年的时候拍的,那时候我是高二。不过呢,之前在抖音里偶尔会刷到一些这部剧的片段,就留下了一点小心思。最近剧荒,就翻出来了。
《天道》涉及了一些很玄乎的哲学和宗教的内容,不过最内核的设定,还是自然规律,这是大家都没有办法违背的。只是,我们作为人,只能站在个人的立场,看到个人能看到的世界,就会有很多想求而不可得的情况。剧里的主人公是一位洞察人性的大佬,可以预测到每个人的反应与选择,因此就可以推动他想推动的事情。当然,作为这样一位了解自然规律的人物,他作为人的属性就要被大大降低,简单来讲就是比较无欲无求,租房子不安空调,整天吃泡面,唯一讲究的是四十多万的一对音箱,他和女主的故事也因为在他家听音箱而起源,后来又开公司生产音箱。而他作为神的属性,就要大大提高,剧里主要讲的是他在德国结束私募基金,资金被冻结了三年,这段时间他回国找了个小城市休息的故事。剧里的设定是2004年,那时候他已经在一年时间内,操作2亿人民币的资金,从A股市场获利超过2个亿了。这也就顺利地在故事里开起了金手指,比如说某公司总裁的友情。
我最喜欢这部剧的,就是这种,人之外的,没人能干扰的自然规律的设定。简单来讲,就是有时候我们看事情,要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视角,或者上帝视角,把自己当作人群中的一员,而不是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全世界。写我的几件小经历吧。
-
记得很久以后打零工的时候,被某位领导训斥,大声骂,拍桌子,因为是零工嘛,我就低着头,摆一个很低的姿态,但我心里是不太在意这些的,就好比我只是一个游荡的灵魂,在边上看戏一样,事情不落在自己身上,就不会引来情绪。事后我吐槽说,我很心疼那位领导,手都拍疼了,我也很心疼他的手机,被摔了好几下,还好是他的不是我的。有其它同事担心我因为被骂成那样心情不好,然而事实上,我并不关心。
-
后来打长工的时候,后来换了领导,问起来我之前几个月工作的成就是什么,我说是这个那个,他说,你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,你要这样那样云云。我当时在心里就在骂,这个领导水平不行啊,一边夸着领导您说的真对,我学到了很多,改变了观念,影响了我人生走向之类的我自己都不信的话。只是几年后,和其它的同事聊起来,那位同事说,你觉得重要的事情,真的不一定重要,你老板不一定觉得重要,就算你老板觉得重要的事情,也不一定重要。那一瞬间,我就发现,在这几年里,对于这件事情,我太过于执着,太陷入自己的情绪中了。那位同事也提到了critical thinking,他提了很多的反问,我觉得重要的事情,一定重要吗,领导觉得重要的事情,一定重要吗,大领导觉得重要的事情,一定重要吗。作为小兵,我的直属领导就有6层,每一层不同的领导都会有自己的看法,他们的看法,会重要吗。不过事后想想,虽然这次聊天给了我一种明悟的感觉,但是这种明悟并不会对我之后的安排产生什么影响,该跑路我一样会跑路的,只是呢,情绪上就会缓解很多,不会这么放不下。毕竟心里记恨着这件事情,还是挺累的。
-
记得以前看德国集中营里活下来的人的故事,有人说起,被折磨的时候,就从上帝视角去看自己,好像灵魂出窍,这样就感受不到身体上的疼痛了。
-
越长大,越会发现很多事情是想得而不可得的。考了这么多年试,再努力,可能也就是个前30%的水平,到不了特别优秀的位置。当然这也是因为身边的人越来越聪明了。中二的时候,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现在则是总感觉自己是个普通人,和身边所有人都一样的普通人了。
除了上帝视角之外,男主似乎有预测未来的本领,好比下棋,能算出来在哪里落子,之后的局面会是怎样,从而通过他一己之力,影响整个局势走向。剧里对这点的解释就是,洞察人性,似乎每个人的每个行为,都已经被预料到了,因此男主就没有过强势的时候,没有要勉强,要为难的时候。男主的情绪就像平稳的水流一样,很少有波澜。
我印象很深的,还有剧里的父女的关系。懂一个人是需要智慧和共情的,但是这两点,独立于血缘关系。女主父母一直想要女主去当演员,考戏剧学院,女主则是坚持考了警官大学。过了很多年以后,父女相见,父亲还是强烈要求女儿去当编剧,写剧本,女儿则是想学法律。剧里女主死后,女主闺蜜向女主父亲说,你从来没有真正的懂过她。有时候血缘关系,带来的是傲慢。用《三体》里的一句话则是,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文明的阻碍,傲慢才是。因为傲慢,才有了这么多的理所当然和强迫吧,很难想象女主爸爸作为一个导演,会去要求一位有才华的学生去当演员,如果对方不随了他的意,最多也就是感叹几句可惜。只是呢,作为一名父亲,在面对自己女儿的时候,这位导演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,而获得更多的智慧,反而是因为傲慢,导致女儿数年不来看望。剧里还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吐槽,父女的故事算是一例,农民害怕打官司,期待别人作主,也算是一例。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,倒是也能和上面说的critical thinking结合起来了。也是鲁迅说的,从来如此,便对吗。
最后是吐槽时间。作为一部比较老的剧,故事里的槽点还是挺多的。
-
最让人出戏的就是,男主女主的设定是,都在德国十年以上,都讲流利的德语,但戏里的配音和演员的声音差距非常非常大,让我根本无法相信世间真的存在这样又美丽,又有钱,德语又好的人。
-
这部剧的主线是音箱,女主听了四十万的音箱以后茶饭不思,整天到处买音箱又买不到这么好的,还被停职反思了半个月。但音箱这种,我总感觉区别不大,听的久了,我甚至会觉得听力会受损...可能下部剧烧的就不是音箱而是助听器了吧。
-
男主搞公司加工音箱的初衷是为了扶贫,在贫困县的贫困村里加工音箱机柜。从产品的档次上来讲,倒是真的纯手工制作,但是我总觉得,这种手工操作不可能有现代流水线便宜啊,机器的效率,比人要高很多很多倍的。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可能音箱本身市场太小,上不了太高级的机器。我在参观长春的大众工厂的时候发现,最关键和精密的部位,都是机器全自动焊接,只有不那么关键的部分,是人拿着机器半自动焊接的,因为全自动的机器太贵。
最后总结一下,这部剧还是有很亮点的地方,很值得看的。特别是女主,真的是素颜出镜,在现在高超的化妆和美颜技术之下,那些明星或网红总给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,但这位女主倒是让我觉得非常真实,从而觉得亲切。
其它几部剧之后有心情再写吧,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