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找工作好没有头绪,眼看着还有两个半月就要毕业,还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,仔细算算,办工作签证也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,就算现在开始一面,一个半月能拿到offer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,况且现在连面试都没有几个...
只是,这么多年过去了,从高中的竞赛,到高考,到刷论文,到刷英语考试,到申请国外学校,到在沙特准备考试,只是希望自己的心态能越来越好吧,当然,相应的期待也越来越低了...不过以前的各种外部的条件限制比较厉害,现在各个方面自己能掌握的也多一些了。
嗯,有时候一直想一件事情,真的会疯掉,会觉得压力越来越大,恨不得不睡觉去投简历,去面试,但投出去简历,一周内能有回复都是比较快的了,这个时候着急是最没有用的事情。这个时候,会想起来两个故事吧。
一个是高中时上数学竞赛的北大附中的老师讲过的,中国的数学竞赛国家队有六个人(还是五个来着...只记得OI是4个人,不过无所谓了...我一个都去不了...)。经常会有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同学入选,而其它的五个人都是各大传统名校的学生。有一年这个偏远地区的同学在入选之后不久就哭着找到老师,说和国家队其它同学一起训练发现自己的基础实在是太差太差了,能不能换人。老师为难的说,这时候护照已经交上去了,没办法换人了。老师安慰这位同学,说,别担心,这不离比赛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吗,这段时间我们能做多少,就做多少。
其它五位同学的称号,分别是题库,题海,题典,题XX之类的,因为做的题目实在太多了。从小到大都经受这个方向的顶尖培训,所有的题目都是见过了的,最后两个月这五个人就一起打牌聊天,不干正事了,心态是好啊...多放松...第六个小伙伴就压力更大了,这时候他就决定换另一间教室,专心的看题,整理,一直到了考试那天。后来,号称题典的同学,因为把某道题目看成自己做过的另外一道,做错了一题,只拿到了银牌,而其它的小伙伴,包括那位艰辛的小伙伴,都拿到了金牌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死线面前,能干多少活,就干多少活。(歪个楼,OI的那位大神,当时也看错了题目,本来题目的顺序是123,结果时间要求的顺序是213,于是有一道4秒的题目看成了1秒,于是1秒那道他就挂了一些数据点,但4秒那道全场最快,真优化到了1秒以内。最后是IOI第二名吧...)
另一个故事,是大三实验室年会时,李老师说,论文被rej不要紧,只要这篇论文的水平,够的上顶会,我们就再接再厉。毕竟发论文这种事情太看RP,不能以一次两次的得失,来否定我们的努力。 李老师一直是个传说一样的存在,加上那天吃的比较好,这段话我印象很深。
每个时间段都有每个时间段的压力吧,一步步的,只是,希望自己大的方向还是过的开心吧,至少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是什么,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,自己喜欢吃的是什么。
也希望自己每段时间都有每段时间的进步吧。
嗯,就像赵本山说的那句,凑合着过吧,还能离咋的
。